基于中医儿科基础理论发展而来的推拿技术,通过在特定体表穴位施术,形成针对0-14岁儿童的物理调理方案。该技术体系包含36种基础手法与72组穴位配伍,尤其对3岁以下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调节具有显著效果。
适用症状 | 基础手法 | 操作频次 |
---|---|---|
消化系统问题 | 揉板门+运八卦 | 每日1次/7天周期 |
呼吸道症状 | 开天门+推坎宫 | 症状期每日2次 |
操作时需注意手部温度控制在36-38℃,采用食用级按摩介质。每个穴位的施术时间严格控制在3-5分钟,整套流程不超过25分钟。重点掌握补泻手法的力度差异,如顺时针为补、逆时针为泻的运腹手法。
皮肤存在创伤、炎症或皮疹时暂停施术,骨折恢复期需经专业医师评估。实施前需准确辨证,如实证发热与虚证发热的推拿方案存在本质差异。建议系统学习200课时以上再独立操作。
课程包含中医基础理论模块(80课时)、手法实训模块(120课时)以及临床跟诊模块(60课时)。采用"五步教学法":理论精讲→手法分解→真人实操→病例分析→技术考核,确保学员掌握规范操作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