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:30-21:00
来源: 北京新府学外国语学校 编辑:佚名
发扬五四精神从重温历史开始
——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座
“青春如初春,如朝日,如百卉之萌动,如利刃之新发硎。”
——陈独秀
随着时代的变迁,好的事物不断涌现,但新时代的纸醉金迷,也让年轻的一代模糊了视线,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,找不到人生的定位和意义。
不了解历史,不研究过去,就无法找到生命的传承和未来的意义。2019年5月16日,北京新府学外国语学校邀请顺天府学专家熊辉老师来学校为七、八年级学生、青年教师以及班主任讲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代的五四精神,孩子和老师们在一张又一张的老照片中重温历史,思考如何将五四精神发扬光大,融入新时代。
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新旧文化的分水岭,是一群怀揣着“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”新思想的新文化人,对僵化陈腐的守旧文化和晚清制度的巨大冲击。在这场文化中,出现了一大批年轻的弄潮儿(蔡元培、鲁迅、陈独秀、胡适等),他们以北大红楼为根据地,很多学者年龄都不到30岁,他们的言行和作品颠覆了当时中国人的固有思想,以摧枯拉朽之势清扫了中国大地上的旧文化残渣,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。
七年级同学表现得很积极,有一位同学感慨道:“听了讲座,我感到很震惊,真的没有想到100年前的时代会是那样子的。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清末时期中国所受到的种种凌辱,当时中国的思想先进分子在巴黎和会上拒签不平等条约。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,敢做敢为的力量,他们就是我们新一代的楷模。”
另外一位七年级的孩子感慨说:“这次讲座让我感到活在今天特别幸福。中国近代史上曾签订了这么多不平等条约,祖国被列强瓜分,但因为有一批年轻的志士,我们才能迎来祖国的今天,走向小康社会。同时,我也感到骄傲,五四运动时期那些大学生无畏的精神和爱国的壮举,让我刻骨铭心,激励我勿忘国耻,振兴中华。”
谈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理念,熊辉老师说:“当时《新青年》上刊登了陈独秀的“今日之教育方针”,他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以下几点:当了解人生之真相;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;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;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。”老师们听了后,满腔激情,纷纷表示这段话“句句肺腑,字字扣心”,“在那个时代能说出这样的话,真的太棒了!”
8年级班主任黄金晨老师说:“梁启超曾说过: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雄于地球,则国雄于地球。作为教师,我们是学生生活的陪伴者、学生精神的引领者、学生问题的药剂师,我们肩负着将一百年前的星星之火燎原的责任。”
五四运动虽然过去了,如今的我们不再需要反帝反封建,但是五四运动的意义伟大而深远,我们的孩子应该有责任有担当,将五四精神融入人生目标的制定和生活的规划中,而我们的老师也应该将五四精神融入到教育中,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推陈出新,不断自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