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用人群:
1、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(中西医方向);
2、基层医疗工作者(需提升中西医结合技能);
3、计划转行医疗行业的跨专业学习者。
课程目标:
1、中西医基础理论整合:系统掌握阴阳五行、脏腑经络理论,结合细胞学说、微生物致病机制,形成整体与局部结合的诊断思维。
2、临床技能融合:熟练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与现代医学检查(如心电图、CT),掌握针灸、推拿等中医技术,结合西药治疗与物理康复手段。
3、应急处理能力:学习心肺复苏(CPR)、电除颤等急救技能,强化对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与转诊决策能力。
课程体系:
1.基础理论模块
中医基础:阴阳平衡、五行相生相克、脏腑功能与疾病关联(如肝郁气滞导致胃痛)。
西医基础:细胞结构与功能、微生物致病机制(如幽门螺杆菌与胃炎)、血液循环理论。
融合教学:通过案例对比(如感冒的中医风寒/风热辨证与西医病毒/细菌感染分类),强化理论应用。
2.诊断技能模块
中医四诊:
望诊:面色苍白主血虚,舌红苔黄主热证。
脉诊:浮脉主表证,沉脉主里证。
西医检查:
心电图:识别ST段抬高(心肌梗死)与T波倒置(心肌缺血)。
影像学:X光片判读肺炎阴影,CT扫描分析肿瘤位置。
融合实践:结合患者主诉(如“反复头痛3年”),同步进行舌脉辨证与头颅CT检查,制定中西医结合诊断报告。
3.治疗技术模块
中医技术:
针灸:选取合谷穴(止痛)、足三里穴(健脾)治疗胃脘痛。
推拿:运用滚法放松肩颈肌肉,点按风池穴缓解头痛。
西医技术:
药物:抗生素使用指征(如细菌性肺炎),降压药选择(ACEI类与ARB类区别)。
手术:清创缝合操作规范,肿瘤切除术后护理要点。
融合应用:针对慢性腰腿痛患者,采用针灸镇痛联合物理治疗(如超短波),减少西药用量。
4.临床实践模块
社区常见病处理:
高血压: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,用天麻钩藤饮;西医监测血压波动,调整利尿剂剂量。
糖尿病:中医分型为阴虚燥热,用六味地黄丸;西医指导胰岛素注射与血糖监测。
急症处理:
急性心梗: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,同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,准备转运至上级医院。
哮喘发作:中医刺络放血(少商穴),西医使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。